第五届热设计技术交流会(深圳)纪实
2018年4月14日,最美的人间四月天,由中国热设计网组织的深圳第五届热设计交流会,在深圳南山召开。受上次活动的启发,纪总早早的预定了80人的大会议室,但是广大朋友的热情高涨,公告发出来一天的时间内,报名人数到达了190多人,更有报名会员来自北京、上海、成都、洛阳、西安等地。
按照报名顺序截取前90名发放入场号。来晚的朋友,只好在后排站着听讲。感谢广大朋友的热心支持。也感谢航天科工特种材料研究所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
首先分享的话题是《电驱与液冷》
环境问题、能源结构、政策引导的大环境下,给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来机遇。毫无疑问,新能源汽车及相关的产业链条是当前的“风口性”产业之一。从事相关产业的企业越来越多,相应的热设计工程师的缺口也很大。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驱动器具有自己独特的热设计要求:处于高温环境之中,自身防护要求高,还有高频度高倍率的过载要求。目前主流的散热方式是液冷。同样大规模应用液冷方式的还有风电变流器、数据中心。但三者的侧重点不同,变流器更多的是解决超高的热流密度问题,数据中心则是追求温度的均匀与稳定,电动汽车驱动器更多的是克服恶劣的散热条件。因此,从主功率器件到电容、板上各个器件都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因此,各器件的散热方式也不同于常规产品的散热方法。
IGBT是电驱的关键器件,同时针对网友对于IGBT的疑问,现场对IGBT结构、热特性参数读取,NTC温度与器件结温关系、DBC制成及特性进行分享。在建模方面,一些网友提出应用双热阻模型建模,但是IGBT作为多类别芯片的复杂器件,应用双热阻是不合适的。另外,网络上也有建议将IGBT的铜基板设置成超高导热系数,再把器件的热阻贴附在芯片与铜基板接触面的文章,这样的做法相当于在芯片下面安装了均温板,热量沿平面方向快速扩散,导致热点温度降低。
现场分享了主流的建模方法,及获取结温的常规手段。并提醒在低频运行时的风险,以及如何应用规格书提供的Foster模型分析散热的风险。
关于液冷散热,介绍了主要的设计分析方法,结合入口段传热计算的原理,展望未来的优化方向,其中一种源自国外的新型工艺吸引的大家的目光。密集的自螺旋针状翅片,大幅度提升了散热能力。指的期待的是,目前热设计网正在跟厂商接洽,希望在后继的交流会中,能与大家近距离接触。
第二个话题是《相变材料在热管管理中的应用》,是由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相变材料创新工作室的技术大咖陈工(建)为大家分享的。
首先介绍了相变材料控温的主要原理:利用相变焓吸收热量,而自身温度不会显著变化。分析了相变材料的不同分类及应用特点。
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研究所的相变微胶囊工艺,限制相变材料液化后的流动,保证了材料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应用于涂层,调温纤维,建材等领域。
结合实例,陈工给大家分享了相变材料在航空航天、建筑节能、太阳能利用、冷链运输等领域的应用。重点介绍了相变材料在电池热管理的应用案例,对比了风冷、液冷和相变控温几种方式的优缺点。相变材料以优异的性能、超高的可靠性,较低的成本而备受关注。
在民品领域,比较知名的就是航天水杯,利用相变材料,能够将100℃开水迅速(约1分钟)降温至适宜人体饮用的温度约48℃,并能保温约6小时,带来全新的热水饮用体验。
本次活动,陈工带来一些航天水杯,并代表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进行现场抽奖。
陈工的分享,使大家得以近距离了解到各式各样的相变材料,分享结束后,大家依旧意犹未尽,针对相变材料提问,陈工一一予以答复。
会后,部分会员一起聚餐,席间一起讨论了悬浮泵、超级导热材料等热点问题。。
最后,再次对广大热设计网会员对本次活动的关注和支持表示感谢。同时感谢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
本次交流主题的讲稿,因为涉及技术机密,暂不能分享完整版课件。我们期待的“干货“往往涉及一些不能广泛公开的技术应用或者图片,因此算是对现场参与者的一种福利。如果您对交流内容感兴趣,还请亲临现场。最及时的热设计交流会活动,请关注中国热设计网(www.resheji.com),热设计网QQ群(319322744),微信公众号(wwwresheji)。
热设计技术交流主题分享或活动赞助,请联系管理员(微信号: resheji;手机号:136 8230 7230 ;邮箱:rsj@resheji.com)
感谢对热设计网活动的关注,下次交流会活动再见。
标签: 交流会 点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