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设计网

一汽解放首发浸没式电池方案,破解重卡电动化热管理难题

热设计

来源:上海证券报


近日,在清华大学与壳牌中国联合主办的合作论坛上,一汽解放商用车开发院副院长郭平发布重磅技术成果:国内首个混动重卡动力电池浸没式热管理解决方案正式亮相,这项突破传统冷却技术瓶颈的创新,为商用车电动化注入关键动能。


01 技术跃迁:从 “间接散热” 到 “精准控温”

据郭平现场介绍,该方案采用 3.0 代浸没式液冷技术,将电芯直接浸入绝缘氟化液中,彻底颠覆传统底部冷却模式。与早期技术不同,其创新采用 “PACK 级静态浸没 + 内置冷却盘管” 设计,取消传统循环泵结构,冷却液导热系数提升至 0.25-0.3W/(m・K),击穿电压超 40kV/mm。实测数据显示,在 1.5C 高倍率充放电场景下,电池簇内温差可控制在 2℃以内,较冷板液冷技术精度提升 50% 以上,有效解决重卡持续大电流工况下的散热难题。

image.png


安全与寿命指标实现双重突破:通过冷却液隔绝氧气的本质安全设计,314Ah 电芯热失控后最高温度仅 125℃,无起火爆炸风险;电池循环寿命延长至 8000 次以上,年容量衰减率低至 2.5%,较风冷技术提升 4 倍。郭平强调:“高安全、大功率、长寿命的综合优势,让整车动力性与经济性提升 30% 以上。”

02 战略落地

这项技术突破是一汽解放 “15333” 新能源战略的关键成果。自 2021 年战略发布以来,企业持续加码研发,2023 年与壳牌联合开发的星域概念卡车下线,探索混动技术路径;2025 年再推浸没式电池方案,完成从 “车型创新” 到 “核心技术突破” 的进阶。

image.png


在圆桌论坛环节,郭平披露,依托技术迭代,一汽解放新能源产品销量实现爆发式增长。这一成绩背后,是重卡电动化市场的加速渗透 —— 数据显示,行业渗透率已从 2022 年的 3.73% 飙升至 2025 年 9 月的 28.93%,电动重卡每公里能源成本较燃油车低 25%,单车年省 15 万元的经济性成为转型核心驱动力。

03 总结

重卡电动化曾长期受制于补能效率与热管理两大瓶颈。此前换电模式成本高企,传统冷却技术难以适配高能量密度电芯,导致电动重卡局限于港口等封闭场景。一汽解放此轮技术突破,与近期兆瓦超充技术商用形成协同效应,有望破解 “充电慢、散热差” 的行业痛点。

壳牌相关负责人表示,双方合作正从车型开发向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深化,浸没式电池方案将适配更多混动车型。郭平在论坛上承诺:“一汽解放将持续推进‘15333’战略,携手产业链伙伴突破电动化关键技术,加速商用车全面脱碳进程。”

网站末尾图片.png


标签: 电源电力 点击: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