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设计网

Redmi K40Pro 和 K40散热物料简读

热设计网

本文来自热设计网站公众号:热设计

文章图片和部分物料信息参考XYZONE发布的拆解视频和艾奥科技的拆解视频,在此表示感谢。


结构尺寸:K40 Pro:163.7mm x 76.4mm x 7.8mm

重量:196g

以4W发热量为基准,参考:

体积功率密度为41W/L,表面热流密度约0.014W/cm^2, 当量密度约为:2g/cm^3

1、打卡后盖后,主板盖板、扬声器处连接有石墨膜,主板盖板处石墨膜面积相对过往机型,面积较小

blob.png

打开后盖后裸露的石墨

2、在K40机型中,上方的石墨膜并未贴合盖板,而是贴到了主板屏蔽罩上,屏蔽罩镂空后通过铜箔完成屏蔽,内部芯片热量传输路径:芯片——铜箔——石墨

blob.png

打开主板盖板后看到的石墨片

blob.png

撕开主板上方石墨片,看到主板屏蔽罩镂空并使用铜箔封闭


blob.png

3、CPU侧贴附有铜箔完成电磁屏蔽和均热,铜箔外对应CPU位置有使用可固化导热凝胶(仅根据形貌推测,因为此处界面材料显然已经固化,且边缘不规则,但也可能是较软的导热垫片)

blob.png

4、铜箔下方有使用导热界面材料降低接触热阻。导热凝胶与导热衬垫均有使用。有可能是考虑到芯片高度公差,全部使用导热衬垫无法弥合。导热衬垫厚度极薄,推测导热系数不超过5W/m.K,因为更高导热系数垫片在此厚度下恐怕很容易碎裂。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值得一提的是,看中框热管底部的结合状况,似乎热管和CPU处的热管宽度并不相同,从下文中框背面的图片来看,热管上方似乎是覆盖了铜箔之后再与CPU上方铜箔接触,这不太符合直触热管控温效果更佳的原理 (也可能是实际上直触的,但拆解的机器有问题)。

blob.png

7.中框另外一面散热强度也很高,贴敷了铜箔和石墨。中框底部(副板位置)也贴了一小块石墨。

blob.png

blob.png

这相当于热管两面都贴了石墨片,提高Qmax,可见骁龙888的发热量。


细节:K40做到了极致的价格,从下面的细节或许可以看到为了控制成本都挖到哪个程度了。

blob.png

散热测试结果(仅供参考,因为从热测试角度来看,不确定环境温度是否稳定,更关键的是,红外摄像仪本来也不咋准,其误差对于控制0.5℃都非常困难的手机产品只能用来“感受感受”)

blob.png

blob.png

标签: 热测试热分析 点击: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