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背景
随着电子产品热流密度的持续攀升,温度控制不当已成为现代电子产品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电子设备的热设计需求日益迫切。
热设计在整机成本中的占比不断上升,逐渐成为产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产品迭代加速,性能与成本竞争加剧,传统的经验设计结合样机测试的方法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学习科学的电子设备热设计与热分析方法,对于快速研发低成本、高可靠性的产品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热设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人才缺口显著,职业发展前景广阔。
二、课程收益
技术洞察:深入理解热设计行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设计流程:掌握电子产品热设计方案的开发流程。
冷却技术:学习电子设备冷却方法的选择及核心元器件的热特性。
散热设计:掌握自然冷却、强迫风冷及液冷设计的原理与应用。
物料优化:了解常见热设计物料(散热器、导热界面材料、风扇等)的选型与优化设计。
高效散热:深入学习热管散热器等高效散热部件的原理及实际应用。
性能评估:掌握电子设备热性能的评价方法及改进策略。
仿真技能:学习热仿真软件的具体操作方法及其在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工程实践:通过实际案例深入理解热设计的工程应用。
成本节约:明确散热设计如何在产品中实现成本优化。
行业交流:结识业内热设计工程师,拓展技术视野与人脉资源。
三、课程优势
中国热设计网深耕电子产品热设计领域十年,已成功举办数十场线上线下培训,课程内容经过反复打磨,讲师团队经验丰富。依托数千人技术交流群和数万注册会员的技术论坛,课程资源丰富,交流平台广阔。线下培训每年在深圳、上海举办,报名本次课程后可享受永久免费复听同类培训(使用同一热仿真软件)。
四、课程大纲
工程热设计部分
第一部分:热设计的意义、本征发展趋势及基本理论 | |
1、热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 |
2、温度变化对产品的影响 | 热应力、热变形; 电气性能变化 ;腐蚀、机械结合力 |
3、热设计专业必备基础知识 | |
4,从热学规律和产品特征认识热设计的局限性 | |
第二部分:热设计的步骤和各阶段注意事项 | |
1、确认热设计目标 | 体验性和功能性温度目标 |
2、快速评估散热风险 | 1,常见三种方法 2,快速评估精度的本质影响因素 |
3、设计粗略方案 | a) 如何设计初始散热方案 b) 粗略方案到详细方案,需要迭代哪些方面 c) 识别由热引入的但不表现为超温的问题点 |
4.、设计详细方案 | a) 热设计工作中的软件技能 c) 热设计工程师也能主导产品设计 |
5、热测试 | |
6、总结:建立自己的小模型 | |
第三部分:透过实例看热设计具体方法和工程化知识点 | |
1、平板电脑、手机(HW Pad,OPPO Phone) | a) 外观主导设计类产品散热能力快速评估 b) 导热界面材料的选型 c) 均热材料:石墨的特征和选型设计 |
2、路由器、机顶盒、AP 等自然散热类盒式产品 | a) 盒式自然散热产品的散热特征 b) 常用散热物料 c) 散热器的设计 d) 非外观主导类自然散热产品外壳设计 e) 自然散热类产品的优化设计思路总结/讨论 |
3、服务器、交换机等强迫冷却的外观不严格受限但尺寸有严格标准的机箱式产品 | a) 服务器和交换机的形态及对应散热架构、散热重心及面临的散热难题和演进趋势 b) 芯片结壳热阻、结板热阻、结环境热阻、结壳热特性参数的定义、应用局限性及常见误解 c) 热设计角度理解单板的热特性和芯片封装的演进趋势d) 风扇的类型、成本控制因素、可靠性控制因素 e) 风扇和泵的选型计算、流量-压力曲线的理解及其在不同场景下的设计思路 f) 风冷、液冷设计中的流道设计原则及实际案例 为什么液冷系统末端需风冷辅助,但液冷整体能效更高更节能 g) 服务器、交换机类产品正在预研/准商业化技术及其优势应用领域) 为什么末端同样需要风扇去风冷,但液冷仍更节能h) 关于浸没冷却、冷板冷却本质未来趋势判断 |
4、高功率笔记本电脑、桌面游戏机等外观受限 但无严格尺寸标准限制的风冷产品 (外星人 X17、索尼 Play Station5、XBOX Seri es S) | a) 智能电子产品的通用架构及其对散热设计带来的影响 b) 不同热流密度芯片界面材料选择的不同思路及其原因 c) 热管、均温板在高热流密度芯片中的应用 d) 外观首限类产品的风道设计——考验工程师的沟通能力和审美能力 |
5、智能穿戴产品散热 (HTC VIVE、奇遇) | a) 冷却方式没有绝对的边界 b) 风冷和自然散热的融合设计 c) 当重量、噪声、空间、外观都成为制约,热设计的角色 |
6、功率半导体、LED 的散热设计 (MOSFET、IGBT、IPM、LED) | a) 热始终排在电和光之后:热阻的非对称封装 b) 优化封装热阻,成为 MOSFET、IGBT、LED 最重要的散热优化手段 c) 实现双面冷却的基础条件 |
7、光模块的热设计 | a) 光模块基本代表了最高端导热界面材料的应用场景 b) 低挥发、低渗油导热材料,耐摩擦导热材料 c) 热电制冷片(TEC)在光模块中的应用 |
8、一个风冷插箱的逐步设计演示 | |
第四部分:热方案的智能化 | |
1、温度控制的逻辑 | a) 确定控温目标 b) 温控区域的映射 c) 人工智能在温控领域的应用机理 |
2、风冷、液冷中的温度控制 | a) 转速控制的原因和目的 b) 转速控制的几种方法 c) 风冷、液冷产品中的多维变量 |
3、多温区、多场景、多空间产品的热设计 | a) 全生命周期热管理的概念 b) 灵活的适应性是复杂热管理系统的基础 |
第五部分:不止于热 | |
1、一些热管理中的材料概念 | a) 压电陶瓷风扇、压电陶瓷泵、无叶风扇、Sandia 模组 b) 相变微胶囊、水凝胶、多孔涂层、辐射涂层 |
2、热仿真软件的强大价值 | a) 快速积累硬技能 b) 软件和人的结合,争取热设计的主动权 |
3、热问题的商业属性 | a) 优秀的体系未必是创造好产品的体系 b) 热设计工程师的工作效果严重依赖公司定位 c) 质量更好的产品在消失也在产生 d) 用商业眼光看热设计工程师这一工作 e) 积极成长,扩展能力边界,是创造正向价值唯一的确定性方向 |
4、热设计行业前景广阔的底层逻辑 | |
课件会持续更新..... |
Flotherm热仿真部分
1,热仿真的基本原理 | |
2,热仿真的基本步骤 | 从原理和步骤,看热仿真的局限性与优势 |
从原理和步骤,看热设计工程师工作方法 | |
3,热仿真和热测试的异同— 从仿真和测试的异同,理解仿真软件的各项设定 | Flotherm 求解域 |
Flotherm 环境温度辐射设定 | |
Flotherm 材料设置 | |
Flotherm 功耗设置 | |
4,网格划分—— 仿真精度的重要保障 | Flotherm 网格划分基础 |
Flotherm 局域化网格 | |
Flotherm 网格质量评估 | |
Flotherm 网格问题定位与排除 | |
5,实例练习—— 某自然散热产品仿真案例 | Flotherm 单板、芯片的建模方法 |
Flotherm 开孔板、散热器、导热界面材料建模 | |
Flotherm 自然散热仿真计算设定和后处理分析 | |
6,实例练习—— 某风冷产品仿真案例 | Flotherm 风扇建模方法 |
Flotherm 数值风洞 | |
Flotherm 风冷产品后处理分析定位散热风险 | |
7,实例练习—— 某液冷产品仿真案例 | Flotherm 瞬态仿真的注意事项 |
Flotherm 瞬态仿真后处理分析 | |
8,热仿真常见收敛问题分析与排除 | |
9, Flotherm中EDA文件的导入 | |
10,Flotherm中CAD文件的导入 | |
11,Flotherm中使用Command Center自动优化散热方案 | |
12,仿真软件问题开放讨论 |
往期培训活动回顾:
图片为往期活动期间拍摄
教材如下图所示:
2025年6月热设计培训将在上海举办,学员可根据需要扫码报名:
在线报名
报名咨询
谢女士137-5118-1982(微信同号)
孙女士181-2605-5015(微信同号)
五,关于热设计网培训的一些常见问题
Q1:为什么来参加热设计培训?
1)国内热设计培训中,学员分布最广,总人数最多,口碑最佳;
2)越高端产品,散热问题越严重,具备热设计认知对拔高职业生涯上限有巨大益处;
3)面对面和来自各类终端、供应链、测评机构的热管理相关人员交流、互动,精准拓展人脉,开阔视野。
Q2:我是零基础,参加一次培训能保证学会做热设计吗?
不同的人对学会的定义不同,不同人的基础和学习能力也不同。通常,无热学基础的人成为一名基本合格的热设计工程师至少需要5000小时的学习、实践和思考,认真参加此培训,大约可以将此时间缩短为2000小时。参加完培训,能听懂、看懂一些散热优化手段。一些散热特征较为简单的产品,可立即具备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Q3:培训所用热仿真软件我从未用过,参加培训能100%承诺我学会吗?
如上一问题,不同的人对学会的定义不同,不同人的基础和学习能力也不同。通常,无热仿真基础的人达到对常见电子产品进行合理热仿真的程度需要至少1000小时的学习、实践和思考,认真参加本次培训,大约可以将此时间缩短到500小时。参加完培训,能理解仿真基本操作及软件各项关键设定背后的依据,能看懂仿真模型设定是否合理,一些结构简单的产品,培训完可立即具备独立仿真的能力。
Q4:我是结构/硬件/天线/机械工程师,有没有必要学习热设计知识?
这与你所做产品的热设计挑战严峻程度和你的个人职业规划有关。电子产品热问题严峻程度与日俱增,其影响因素复杂,而且明显是越高端的电子产品,散热问题越严重。掌握热设计知识,对拔高职业生涯上限有帮助。
Q5:培训后软件有些操作仍然不会怎么办?
1)可无限次参加复听;
2)热设计网学员群内讨论;
3)自己根据课件多琢磨、练习。
Q6:复听收费吗?
复听需交300元费用,费用用于支付资料和午餐费用(仅可复听同类软件的培训,其它软件可享受五折优惠)。通常,每次培训的课件都有调整,尤其是热设计知识部分,从而覆盖前次未讲到的知识点,建议至少复听2~3次。每次听完,尽可能多提问题,促进课件内容下次修改时能覆盖你的问题。
Q7:有没有培训证书?
有热设计网发放的结业证书。
Q8:发票类型及税点?
可以开普通增值税发票和增值税专用发票,正常税点3%,政策原因有时1%。
Q9:课件会给电子版吗?
课件会采用超高清晰度全彩印刷并装订成册,现场派发纸质版资料,不再发送电子版。
Q10:需要自带电脑吗?什么配置?
建议自带电脑,便于跟随老师操作软件。要求内存8G及以上。处理器i5及更好。
Q11:我电脑上没有这个软件,公司也没买,仿真软件如何获取?
热设计网和各个热仿真软件公司均建立了正规合作关系,学员可联系热设计网工作人员填写基本信息后获得试用版,仅供培训使用。如需购买正版软件,可通过热设计网获得软件团购优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