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不断发展,电子元器件物理极限不断被打破,电子设备小型化成为发展趋势,随之而来的是设备的热流密度越来越高,而温度过高会导致电子元器件功能失效,据统计有超过一半的故障是由热引发的,并且故障率会随温度升高成指数式增长 。因此,散热设计已成为电子设备结构设计中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热设计就是通过合理的散热方式保障良好的热环境,以确保电子设备可靠地工作。目前常用的热设计方法是借用 ANYSY Icepak 软件对设备的散热能力进行仿真分析,可有效避免传统设计中通过经验预估带来的精度低、周期长等缺点,设计人员只需通过建立热仿真模型、输入边界条件即可仿真模拟出设备的各部分温度,为后续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在实际工程设计中,根据总体单位装机尺寸要求需对设备进行小型化设计,小型化必然导致单位面积上的热量增加,因此选用合适的散热结构成为该设备结构设计中的关键环节 。本文以该小型化设备结构设计为例,详细阐释 Icepak 在热仿真分析中的具体应用。
1 电子设备热分析计算
1.1 设备组成
受输入设备安装空间约束,并充分考虑减重及热环境要求,设计了一种结构紧凑型的小型化端机,如图 1 所示。该设备外形尺寸为宽 × 高 × 深 =110mm×194mm×270mm ,主要由射频模块和数字模块两部分组成,两部分采用拼装式结构组合为一体化端机。机身整体采用5A06材料,并采用密封结构以提高端机的环境适应性。设备内部电路板利用螺钉固定在侧壁上,并将电路板上主要发热器件贴在侧壁上。
图 1 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1.2 热设计要求
已知该设备的总热耗为 65.5W ,计算设备的表面热流密度约为 0.032 W / cm2 。设备内部元器件许用结温需要控制在 110℃ 以内。因此,为保证设备在 +45℃环境温度下正常工作,最大允许温升为65℃ 。按图2所示的热流密度、温升选择冷却方法可初步确定该设备采用自然冷却的散热方式。通过“元器件 → 导热硅胶 → 冷板(箱壁) → 周围环境”这条散热途径有效地将元器件产生的热量传至外部环境。
图 2 按热流密度、温升选择冷却方法
自然散热一般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3种热量交换方式。为增强该设备的自然散热能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1 )尽可能降低传热路径上各环节热阻,形成一条低热阻通路,如用导热系数高的导热垫;(2 )提高壳体向外传热能力,包括提高壳体外表面的黑度以增强辐射效率,在壳体两侧增加散热齿以增大散热面积等。下面可通过 Icepak 热分析软件来验证散热方式及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2 基于 Icepak 的散热仿真
热仿真的目的是在设备工作的环境温度下,根据设定的环控条件,通过仿真软件迭代计算,确定各模块的最高温度是否超过元器件温度许用值。主要仿真步骤如图 3 所示。
图 3 基于 Icepak 的热仿真流程
2.1 热仿真
首先通过 UG 平台进行设备三维模型的建立,利用 Icepak 热仿真软件依次实现模型的网格划分、参数设置、计算、求解。为了提高计算速率,将模型导入 Icepak 之后需要对设备的 UG 模型进行简化处理,去除所有螺钉孔、倒角、圆角,保证设备各部分表面光滑平齐,去掉尺寸较小的孔、凸台、圆角;删除所有与热分析无关的连接件(如螺钉、连接器、电缆等),保留主要散热部件,建立如图4所示的热仿真模型。
图4热仿真模型
设备壳体材料设定为 Al ,印制板采用 FR4 ,其 余 器件、芯片等根据实际情况赋予相应材料参数。 网格划分采用 Mesher - HD 六面体占优网格,网格单元数为285 168 。 通过网格质量检验,完成单元网格划分,设定初始工况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仿真参数设置
2.2 仿真结果分析
经过软件迭代计算,得出设备在不同条件下的温度云图。在环境温度为25 ℃条件下的仿真结果如图 5 和图 6 所示,增加散热齿可降低 6.2℃ 温升,从而验证了外表面增加散热齿有利于设备散热。在环境温度 45℃ 条件下的温度云图如图 7 所示,设备最高温度为 106.9℃ ,满足元器件耐温要求,表明产 品结构设计合理,热功耗可以有效散到周围环境中,能够满足系统的环境适应性要求 。
图 5 仿真结果云图(无散热齿,环境温度 25℃ )
图 6 仿真结果云图(有散热齿,环境温度 25℃ )
3 结束语
本文阐述了某电子设备散热设计过程,通过 ANYSY Icepak 热分析平台实现了电子设备的热仿真分析,以验证初期通过经验公式选择的散热方式的合理性,从而减少了设计到生产、再设计再生产循环,缩短了产品的研发周期,为其他电子设备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作者:苏志强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
标签: 点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