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所简况
制冷与低温工程――
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上海交通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学科是一个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二级学科,于1956年由夏安世教授创建,是我国内高校中历史最悠久的制冷学科之一。1962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首批被赋予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制冷与低温工程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再次被确认为国家重点学科。
学科现有教授13人、研究员3人、副教授3人、讲师6人、高级工程师1人、行政助理1人和技工3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占80%。在读博士生83人,在读硕士生101人,1名在站工作博士后。学科拥有一批治学严谨、造诣深厚、科研成果显著、站在学科前沿、学术思想活跃的青年学科带头人。现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5名、上海市教委曙光计划2名、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名、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5名。学科带头人王如竹教授系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长江学者和国际制冷界知名教授。
制冷与低温工程学科以“基础研究带动学科发展,国家目标和产业需要引导研究方向”作为学科发展的准则,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973”和“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部委级科技攻关以及大量企业委托项目,取得了多项处于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学科结合工程特点与国际和国内的著名企业如Carrier、Lennox、UTRC、日本大金、日本松下、日本富士通将军、海尔集团、春兰集团和双良集团等有着广泛和长期的合作。拥有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上海交大车用空调工程中心、上海交大-日本大金联合研究所、Lennox Training Centre等校企合作机构。此外,热泵热水器等一些发明专利成果已经实施产业化。以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为核心的教育部太阳能发电及制冷工程研究中心也已经于2004年8月通过教育部竣工验收。
制冷与低温工程学科年度科研经费已经达到2000万元,SCI/EI论文也是年年进步,年度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已经达到50余篇。并且5年中有23篇论文发表在国际制冷与低温领域的顶尖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frigeration和Cryogenics上,2006年则有6篇论文发表在Progress in Energy and Combustion Science、Carbon等影响因子超过3的国际重要刊物上。
经过多年的探索、论证和建设,并结合国家十一五和中长期科学发展规划,逐步形成了5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术研究方向:(1)制冷空调中的能源利用;(2)制冷空调系统的仿真优化控制;(3)建筑节能与分布式能源系统;(4)气体液化、贮运及低温工程;(5)空调热环境热舒适性与室内空气品质。这些学科方向将为中国制冷空调行业的知识创新和高级人才培养做出新的贡献。
制冷与低温工程学科重视本科教学和研究生培养,反映学科传统特色的《制冷与低温原理》本科教学课程获得了2005年国家精品课程,《制冷空调学科前沿》课程则已经成为制冷学科本科生和研究生最受欢迎的创新教学课程。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每年有许多研究生获得各类奖励,例如所培养的博士生张鹏获得2002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吴静怡、孙志高、王丽伟分别获得2003、2005和2007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王丽伟博士还获得了2007年国际制冷学会青年研究奖-James Jouel award。
制冷与低温工程学科还是全国和国际制冷重要事务的发起人和组织者。2002年成功举办了第7届国际吸收/吸附热泵大会;2003年开始又与浙江大学联合举办了5年1次的国际低温与制冷系列会议;2001和2003年分别主办了2次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并使得该会议形成系列化(2005杭州,2006南京,2008厦门)。创办于1996年的面向全国制冷空调教育的夏安世教育基金会已经成功地举办了10次奖学金和6次奖教金颁奖,夏安世教授奖学金和杰出教授奖已经成为中国高校制冷空调领域最重要的奖项。
符合条件的赶快报名啊, 我是不符合条件, 太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