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设计论坛

标题: 怎么模拟出这个阻尼力多大才够呢? [打印本页]

作者: Philo    时间: 2016-11-22 21:58
标题: 怎么模拟出这个阻尼力多大才够呢?
[图片]简化模型,黄色和绿色孔轴产生阻尼力,红色是需要支撑的零件,怎么模拟出这个阻尼力多大才够呢?
作者: collins    时间: 2016-11-22 21:58
你是主管吗
作者: zstsk    时间: 2016-11-22 21:59
绿色底部不固定?
作者: Philo    时间: 2016-11-22 21:59
固定,但是模拟不用建模了吧
作者: Philo    时间: 2016-11-22 21:59
直接设置固定约束
作者: zstsk    时间: 2016-11-22 21:59
那直接底部圆环那fixed
作者: River    时间: 2016-11-22 21:59
@中山-zstsk 你们老板需要撒都会的
作者: zstsk    时间: 2016-11-22 22:00
那你还要加作用力难道
作者: zstsk    时间: 2016-11-22 22:01
绿色和黄色部分结构强度够,不就可以了?
作者: zstsk    时间: 2016-11-22 22:01
阻尼力加上做什么
作者: zstsk    时间: 2016-11-22 22:01
@深圳-River 结果什么都搞不好
作者: zstsk    时间: 2016-11-22 22:02
年年都走人
作者: Philo    时间: 2016-11-22 22:02
零件4是要受外力作用下活动的
作者: Philo    时间: 2016-11-22 22:02
红色零件
作者: zstsk    时间: 2016-11-22 22:03
多大力
作者: zstsk    时间: 2016-11-22 22:03
加上force
作者: Philo    时间: 2016-11-22 22:04
20N的力
作者: Philo    时间: 2016-11-22 22:05
我是可以把黄色零件直接设置成固定?
作者: zstsk    时间: 2016-11-22 22:05
仿真只能计算出强度和变形量等数据
作者: Philo    时间: 2016-11-22 22:05
然后看受到多少力
作者: zstsk    时间: 2016-11-22 22:05
那你加反作用力
作者: zstsk    时间: 2016-11-22 22:05
结果
作者: Philo    时间: 2016-11-22 22:06
我导进去看下哈
作者: zstsk    时间: 2016-11-22 22:08
这个是可以看反作用力的
作者: Philo    时间: 2016-11-22 22:10

作者: zstsk    时间: 2016-11-22 22:10
加在你要看阻尼的轴上
作者: Philo    时间: 2016-11-22 22:11

作者: zstsk    时间: 2016-11-22 22:11
你加个workbench的群问问那些专家,我工程经验还是不行,只是之前学过一点,12年学的了
作者: Philo    时间: 2016-11-22 22:12
好的
作者: Philo    时间: 2016-11-22 22:13
我去也!/玫瑰
作者: zstsk    时间: 2016-11-22 22:13
感觉如果不是工作上,经常用到并不断总结,学的东西很快容易忘记
作者: zstsk    时间: 2016-11-22 22:13
尤其是身边没人讨论,就自己看书学的
作者: Philo    时间: 2016-11-22 22:13
是的,经历过了才记得清楚些
作者: Philo    时间: 2016-11-22 22:13
有些东西当时觉得自己掌握了
作者: Philo    时间: 2016-11-22 22:14
有个叫什么宾遗忘曲线来着
作者: zstsk    时间: 2016-11-22 22:14
是的,当时经常做受力的分析,用solidworks自带的simulation也做过
作者: zstsk    时间: 2016-11-22 22:14
但是这一两年做项目,很少分析受力
作者: zstsk    时间: 2016-11-22 22:15
忘的好快,必须看以前做过的案例设置才能想起来
作者: Philo    时间: 2016-11-22 22:21
/呲牙
作者: 风中找感觉    时间: 2016-11-22 22:24
@上海-a306 surface to surface属于粗略计算,不能计算cad异形体,但所花时间近少一倍
作者: 风中找感觉    时间: 2016-11-22 22:25
望有帮助
作者: 风中找感觉    时间: 2016-11-22 22:27
你这种情况,计算结果应参考do模型计算的80°
作者: Leonchen    时间: 2016-11-22 22:31
楼上正解。
作者: Leonchen    时间: 2016-11-22 22:32
@武汉-风中找感觉 够给力。
作者: zstsk    时间: 2016-11-22 22:32
都是热设计高手啊
作者: zstsk    时间: 2016-11-22 22:33
我刚学icepak,好像群里没人用啊/困
作者: Leonchen    时间: 2016-11-22 22:55
谁说的。我就用。
作者: Leonchen    时间: 2016-11-22 22:55
你怎么什么都搞……
作者: zstsk    时间: 2016-11-22 22:55
我这拿icepak建折弯的热管不会建
作者: zstsk    时间: 2016-11-22 22:56
领导让搞,不敢不搞啊
作者: Leonchen    时间: 2016-11-22 22:56
Flotherm不就行了么
作者: zstsk    时间: 2016-11-22 22:57
我们研发总监,以前搞结构的
作者: collins    时间: 2016-11-22 22:57
其实你用workbench耦合其他计算 icepak蛮方便的
作者: zstsk    时间: 2016-11-22 22:57
软件硬件电气不懂,怎么也得找人管管吧
作者: zstsk    时间: 2016-11-22 22:58
肯定对结构的要求高
作者: zstsk    时间: 2016-11-22 22:59
我就是想做完电之后做耦合,所以开始学icepak,没学flotherm
作者: collins    时间: 2016-11-22 22:59
那就学 其实单独做热仿真flotherm比icepak好用 我感觉
作者: zstsk    时间: 2016-11-22 23:02
我现在拿maxwell做出来的叠层母排,就是不会做耦合
作者: zstsk    时间: 2016-11-22 23:02
所以先学下icepak吧
作者: zstsk    时间: 2016-11-22 23:03
[图片]igbt连接地方的发热我想仿下
作者: collins    时间: 2016-11-22 23:03
你做的太多 就会造成 不精
作者: zstsk    时间: 2016-11-22 23:04
没办法,哎
作者: collins    时间: 2016-11-22 23:04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作者: zstsk    时间: 2016-11-22 23:04
关键是一段时间不碰,会忘
作者: zstsk    时间: 2016-11-22 23:04
前几个月学的maxwell,现在忘掉不少
作者: zstsk    时间: 2016-11-22 23:05
都是要再翻书
作者: zstsk    时间: 2016-11-22 23:05
这也是我现在最困惑的地方
作者: zstsk    时间: 2016-11-22 23:05
这么多方向,怎么下手
作者: zstsk    时间: 2016-11-22 23:09
但是碰到问题,的确要解决,学磁场,就是当时另外一个离职的工程师,做出来的模块,双脉冲测试,叠层母排杂感有360nH,Vce一直抑制不住在1700*80%以内,Vge还有震荡,一定要优化直流侧叠层母排,母排又是我们自己设计加工的,只能现学现改做测试
作者: zstsk    时间: 2016-11-22 23:09
后来改完,杂感控制在100nH左右,现场投运就没事了
作者: zstsk    时间: 2016-11-22 23:11
现在学icepak,是领导让优化散热器,做大功率密度的设备,前期还是要自己出方案,在给散热器厂家核算打样
作者: collins    时间: 2016-11-22 23:13
回家自己开公司吧




欢迎光临 热设计论坛 (https://resheji.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4